米问圈

首页 价格 资讯 进口大米 国产大米 稻谷

黑龙江端稳“中国饭碗”种好“龙江粮食”

发布于:2022-03-07
  春归龙江,广袤的寒地黑土又开始“热”起来,全省各地备春耕渐进高潮,粮食安全保卫战再次打响。

  1573.5亿斤!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比上一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4.47%,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作为中国“大粮仓”,黑龙江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优质粮,粮食调出总量屡创新高,全国人民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大省责无旁贷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展示大厅,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总书记亲切叮咛: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保证“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为“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保障,是黑龙江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使命。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省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黑土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始终当好党和国家信得过、靠得住的全国人民‘大粮仓’。今年全省粮食总产要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到202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1600亿斤以上。”全国人大代表王金会说。

  落实落靠“两藏战略”

  稳步提升供给能力

  五谷丰登,不仅来自风调雨顺的大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98%、100%和68.3%,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2020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6775万千瓦,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7.5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7.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农机物联网应用也居全国领先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育秧大棚建设。2020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16.5万亩,亩均增产粮食100斤左右,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高育苗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计划立足国家战略,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体系,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200万亩。同时,聚焦核心科技,增强发展动力。牢牢把握耕地、种子两个要害,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坚持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打造“农业生产承包、种植订单、金融贷款、保险、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农机撮合(农机与航化)、培训教育”七大核心业务板块推广落地。

  “从开垦初期年产粮0.048亿斤到1979年的年产粮50亿斤,用了32年;从50亿斤到1995年的100亿斤,用了16年;从100亿斤到2005年的200亿斤,用了10年;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王守聪代表说,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总产突破460亿斤,增产30亿斤,把粮食总产提升到历史新高。

  种好种精“中国粮食”

  坚决筑牢粮安基础

  “当前,受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减产或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逐步加大。从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来看,全国耕地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减少了1.13亿亩,耕地面积减少趋势明显。未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食品消费升级,我国粮食需求还会呈刚性增长。”全国政协常委赵雨森在自己的提案中这样写道。

  “我们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基础,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王金会代表建议。

  王守聪代表认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需加大力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政策引导、能人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坚持自愿联合、自主兴办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组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数字农机服务平台和智能农机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打造要素集聚、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数字农机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智能农机制造与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打破原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智慧型低碳农业新模式,集成碳固定、碳减排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创新赋能农业低碳发展,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产结构的若干低碳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来源:黑龙江日报;作者:XXX;农产品集购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