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问圈

首页 价格 资讯 进口大米 国产大米 稻谷

2021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发布于:2022-02-15
  2021年,全国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局部洪涝灾害等困难,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层层压实粮食面积;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切实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同步提升,粮食生产喜迎十八连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7632千公顷(176447万亩),比2020年增加863千公顷(1295万亩),增长0.7%;全国粮食单产小幅上升,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且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4582万吨,比上年增加296.7万吨,增长2.1%;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加72.3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90万吨,增加955万吨,增长0.68%。分品种看,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增加,大豆产量减少。其中,稻谷产量21284.3万吨,比上年增加88.3万吨,增长0.47%;小麦产量13694.6万吨,增加269.6万吨,增长2.01%;大豆产量1640万吨,减产320万吨,下降16.33%;玉米产量27255.2万吨,增加1190万吨,增长4.57%。

  

  “十四五”开局之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这一年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启动,耕地保护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产业全链条提升。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出台第18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粮食产量保持1.3万亿斤以上纳入宏观经济调控指标,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里。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两个决不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两个开好局起好步”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意见》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要达到1.3万亿斤以上,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重点举措。

  (二)收储政策稳中有变,进一步促进购销活跃

  2021年,国家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维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不变,稳步提高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2021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3元/斤,同比提高0.01元/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22元/斤、1.28元/斤,同比均提高0.01元/斤;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30元/斤。在生产补贴方面,2021年国家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政策,即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发放直接补贴。

  2021年夏粮和秋粮收购取消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相关规定,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禁变相审批,对各类参与收购的企业督导检查实现全覆盖,消除监管盲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取消后,粮食经营者无需再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就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大大减轻了粮食购销的相关流程,进一步促进了粮食市场的多元化和购销活跃。总体来看,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回升,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117631.5千公顷,比2020年增加831.5千公顷,增长0.71%。

  

  粮食收购量略增拍卖成交量下降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应充足,受国内养殖业持续复苏和局地疫情粮食需求放大的影响,国内粮食需求明显增加,粮食市场供需呈现紧平衡格局,国家有关部门合理安排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投放,多措并举保障了国内粮食供给的安全稳定;2021年国家上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第二年上调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维持粳稻最低收购价不变。下调稻谷拍卖底价,上调小麦拍卖底价;粮食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市场各类主体价格博弈程度加深,粮食购销活跃,行情向好。

  (一)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收购量数据分化

  2021年为应对粮食安全领域风险挑战,我国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统筹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国家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和早籼稻市场价格均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因此,本年度小麦和早籼稻均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秋粮上市后,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国家在各主产省先后启动了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大豆及油菜籽17791.1万吨,同比增长3.7%。在国内粮食政策库存下降的背景下,市场收购主体看好粮食后市行情,积极入市收购,粮食企业商品库存大幅增加,国内粮食逐渐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

  分品种来看,早籼稻、油菜籽、大豆和玉米收购量同比下降,小麦、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量同比增加。由于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小麦饲用替代大幅增加,小麦供需小幅收紧。2021年夏粮收购期间,小麦市场购销活跃,制粉企业、饲料企业、储备企业和各类贸易商多类别主体纷纷入市收购,甚至出现面粉企业与饲料企业争粮现象。小麦收购不仅完全市场化,而且收购价格持续走高,集中收购数量高于上年;稻谷市场供应总体宽松,行情持续偏弱运行,除早籼稻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走势较为独立外,新季中晚稻上市后,为了稳定市场,主产区大范围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中晚稻政策收购量较上年大幅增加;玉米和大豆由于种植成本增长,农户惜售情绪普遍较重,新粮收购进度较往年偏慢,加之大豆、玉米总体维持高价,且大豆下游需求持续不振,粮企收购也偏向谨慎,不敢大量建立库存。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夏粮旺季收购结束,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791万吨,同比增长5.59%;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586.9万吨,同比减少3.61%;主产区累计收购油菜籽68.2万吨,同比减少4.21%。截至2021年12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512万吨,同比增长8%;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3108万吨,同比增长20%;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5550万吨,同比减少5.79%;黑龙江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75万吨,同比减少1.13%。

  (二)粮油政策拍卖成交分化,临储小麦成交好转

  本着调节市场、保供稳价的目的,2021年国家有关部门合理安排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的投放量,并根据不同品种的库存情况和市场行情,分别对小麦、稻谷拍卖底价进行了调整。小麦销售底价较上年上调了60元/吨,稻谷销售底价较上年下调了30元/吨。由于年初玉米价格大涨,稻谷和小麦饲用需求增加,本年度增加了2016年及以前的小麦粮源投放,引导饲料企业购买存储时间较长的小麦,小麦成交情况较上年好转;由于稻谷市场持续偏弱,叠加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和各级地方储备稻谷轮换,各级粮源供应充足,稻谷拍卖成交持续清淡。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成交政策性粮油3410.6万吨,同比减少8135.3万吨。其中,稻谷成交542.2万吨,同比减少2249.2万吨,同比降幅80.58%;小麦成交2868.4万吨,同比增加106万吨,同比增幅3.84%。

  从2021年各品种拍卖结果和年底库存情况来看,2021年国家临储稻谷成交仍较低迷,稻谷去库存进度依然缓慢;由于部分饲料企业积极参与政策性小麦拍卖,临储小麦去库存进度有所加快。

  

  CPI涨幅回落粮价温和上涨

  2021年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自6月份开始,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想方设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CPI上涨0.9%,较上年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在分类指数中,粮价波动较小,粮食价格在CPI中依然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消费价格指数中粮食类价格指数上涨1.1%,较上年涨幅下降0.1个百分点。分月来看,粮食类价格指数全年呈现头尾高、中间低的走势,从2021年粮食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来看,基本在0.7%~2.0%的窄幅区间震荡。

  分品种看,随着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增加,2021年玉米和大豆价格涨幅较大,稻谷和小麦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分别上涨25.5%和12.8%,涨幅逐季回落;小麦价格上涨6.6%,稻谷价格略涨1.9%。

  

  谷物进口大幅增加 食用植物油进口略减

  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呈现谷物进口继续增加、油料进口小幅下降的分化局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加2617.3万吨,增幅18.1%;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1039.2万吨,同比减少39.8万吨,降幅3.7%。

  从粮食进口品种来看,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玉米、小麦和稻米进口量均超出了2021年进口关税配额总量,创出了历史新高;大麦和高粱进口量也均实现了同比增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进口大豆9651.8万吨,同比减少379.7万吨,同比减幅3.8%。在我国大豆进口的26年历史中,此前仅有2002年、2004年、2011年和2018年少数年份里我国大豆进口出现同比下降。另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进口玉米2835万吨,进口量首次超过全年关税税率配额720万吨,同比增长152.2%;全年进口大麦1248万吨,同比增长54.5%;全年进口高粱942万吨,同比增长95.6%;全年进口小麦977万吨,同比增长16.6%;全年进口稻米447万吨,同比增长53.08%。

  2021年我国谷物进口量同比大增,主要受需求拉动、内外价差驱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受供应增加和汇率疲软等因素影响,本年度东南亚大米价格持续下跌,利润优势驱动下造成进口量扩大。但是小麦和稻米进口绝对数量仍不大,小麦和稻谷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口粮品种,自给率较高,供应较为充足。

  油脂油料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2021年国际植物油价格涨幅较大,进口利润倒挂,使得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进口量大幅下降,棕榈油进口同比增加,但增幅明显缩小;其次,由于年内疫情多地点状暴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油料压榨利润下降,本年度大豆需求持续偏弱,生猪存栏持续恢复,阶段性供大于求,养殖利润大幅下降,导致2021年饲料需求较上年偏弱;最后,2021年全球海运费暴涨,集装箱短缺及三季度北美飓风和疫情封锁等原因,造成港口出口中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节奏。

  粮食出口方面,2021年我国粮食出口量较上年进一步缩减,全年出口粮食331万吨,同比减少4.6%。

来源:粮油市场报;作者:XXX;农产品集购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