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问圈

首页 价格 资讯 进口大米 国产大米 稻谷

市场信心不足稻米上涨乏力

发布于:2021-09-18
  随着中秋、国庆节日的来临,稻米市场逐步回暖,大米价格稳中略涨。由于供应总体较为宽松,需求恢复缓慢,市场主体对后市的信心不足,今年国庆节前稻米市场走势预计将弱于上年同期。

  收购略慢早稻市场高位波动

  当前,早籼稻收购已进入下半场,由于余粮不多,需求仍较旺盛,早籼稻收购价格依然维持高位。目前江西、安徽、广西等主产区收购价在2600元/吨以上,湖南、湖北、广东等维持在2800元/吨左右,上下波动幅度不大。由于价格较高,虽然今年粮库补库任务有所增加,但早籼稻性价比已不高,部分粮库补库意愿降低,甚至以再生稻替代,导致早籼稻收购进度同比偏慢,近期环比日均减少1000吨左右。

  截至9月5日,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495.2万吨,同比略慢。江西省累计收购早稻218万吨,同比减少14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85万吨,同比减少23.5万吨。浙江省累计收购早稻49.54万吨(国有企业收购48.71万吨),同比增加5.35万吨。广东省累计收购新早籼稻35万吨,同比减少1.8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9.2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湖北省累计收购新早籼稻7.7万吨,同比减少2.15万吨。福建省累计收购早籼稻3.2万吨,同比减少0.16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2.4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安徽省累计收购早籼稻8.4万吨,同比增加0.3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2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

  节日将临稻米市场稳中偏强

  目前,传统中秋佳节已临,国庆节随后也将到来。“双节”来临,加上学校开学,国内稻米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带动大米市场走势好转。虽然当前新中稻收获不断加快,但由于收购价格相对偏低,部分主产区不仅同比收购价格偏低,且低于早籼稻收购价格,在水稻种植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农户存在惜售观望心理,上市量相对较少。当前加工企业的陈稻供应较为充足,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在经历稻米市场春节前后的“过山车”行情后,市场主体追高收购意愿不足,导致国内稻谷市场走势与以往相比相对较弱,波动幅度也不大。

  9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方正长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5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10元/吨,周环比上涨1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4200元/吨,持平;佳木斯汤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50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900元/吨,双鸭山圆粒粳稻收购价26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辽宁粳稻收购价2714元/吨,周环比下跌0.3%;粳米批发价5280元/吨,上涨0.4%。

  江西早熟中稻零星上市,水分30%左右的湿谷收购价1960~2060元/吨,折算成标准水分价格为2600~2700元/吨,同比略高;南昌晚籼米批发价4600元/吨,周环比上涨10元/吨。湖北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均价2645元/吨,环比基本持平;荆州收购价2600~2660元/吨,黄冈2640~2660元/吨,行情相对平稳,总体上弱于早籼稻。浙江普通晚籼米批发价4640元/吨,优质晚籼米5120元/吨,普通晚粳米4700元/吨,优质东北大米5970元/吨,均持平。福建一级中晚籼米4590元/吨,周环比上涨0.22%;粳米5110元/吨,持平。广西中等晚籼稻平均收购价3026元/吨,周环比微涨0.06%。

  信心不足稻米后市上涨乏力

  随着天气转凉、学校开学、“双节”来临,大米需求有所恢复,带动稻米市场略有回暖,由于当前市场供应总体较为宽松,加之春节前后稻米市场走势“冰火两重天”,市场主体信心受挫,收购较为谨慎,预计稻米市场走势将弱于上年同期。

  节粮减损提质扩面,供应或将更加宽松。9月9日至11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达成了十项减损共识成果,节粮减损从国内全面走向国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节粮减损潜力巨大。

  我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备、加工过程中粮食损失浪费在6%~7%,粮食损失浪费水平远低于全球水平,但损失的绝对数字不低,2020年我国预计损失浪费的粮食总量高达4000万吨。2020年全球大米产量超过5亿吨,若减损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500多万吨大米,是我国2020年大米进口量的1.6倍,相当于全球大米一年贸易量的1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于2021年4月通过,加之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生效,为我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就稻米而言,今年早稻生产预计减损28万吨,大米新国标的推行、大米适度加工预计可减少大米损失数百万吨,加上光盘行动的升级,可以大大减少餐桌上的大米浪费现象,相当于增加了大米产量,减少了大米的需求量,在有力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将使我国稻米市场短期面临更大的供应压力。

  大米进口快速增加,冲击效应正在显现。受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国内外大米价差不断增大,8月底,越南大米进口完税成本比广东市场早籼米价格低780元/吨,价差较年初扩大700元/吨。国内外大米价差拉大,进口大米利润激增,刺激国内大米进口快速增加。1月至7月,国内大米进口量合计284万吨,远超去年同期的140万吨,增幅102%,仅比去年全年的进口水平少10万吨,预计1月至8月累计大米进口量将超过2020年全年的进口水平。

  当前大米进口虽然大幅增加,但仅占我国大米产量的2%左右,比例并不高,在正常情况下,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当前国内稻米供应充足、大米需求恢复缓慢、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供应量微幅增加都会使供大于求的天平更加倾斜。目前国际大米依然徘徊在低位,内外价差仍较大,大米进口动力不减,将加剧后期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陈稻压力未减,新稻上市压力将增。当前国内稻谷库存高企,而大米需求缓慢,加工企业陈稻去库存化困难。湖北省加工企业8月底稻谷库存同比仍偏高40.3%,正在想办法加紧去库存,因而采购陈稻意愿不高,对政策性稻谷的竞价销售意愿已降至冰点,稻谷竞价销售成交率一降再降,籼稻经常出现零成交,粳稻成交率维持在1%上下。

  再生稻和中稻上市已近一个月,由于前期量少,价格尚可保持坚挺走势。随着新中稻的成熟和收获,市场供应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将于几周后达到高峰。由于今年稻谷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产大于需的现象难以避免,而当前新稻收购价格较高,且全部位于稻谷托市收购价上方。(原文刊登于2021年9月18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来源:粮油市场报;作者:郑红明;农产品集购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